鑽石,又稱為「純碳」,是經過琢磨的金剛石。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,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鏈接,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。
大約130萬克拉(26000千克)的鑽石已被開採,總值接近美元90億美元。每年有100000千克的鑽石被合成。
大約49%的鑽石來自非洲中部和南部,雖然在加拿大,印度,俄羅斯,巴西和澳大利亞已發現重要來源鑽石礦。它們是從由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(lamproite)組成的火山管道中開採出來的。地球深處的高溫及高壓使鑽石形成,而這些管道能將鑽石從地下帶到地表。天然鑽石的開採常常是引起衝突的主題,例如由非洲准軍事部隊販賣的、在戰地開採的衝突鑽石或稱血鑽(blood diamonds)。目前鑽石供應鏈只被部分大公司所控制,並且高度集中於世界少數地區。
鑽石的色澤會因為化學上的雜質而有所偏差。完全純正的鑽石應該是透明無色的。鑽石偏向不同的顏色會影響它的價值。絕大部分的鑽石都是因為帶有氮原子而偏黃。白鑽越偏黃,價值便越低。但是偏粉紅或藍的鑽石價格卻較高。顏色強烈偏向粉紅或藍的鑽石可能是價值連城。
一般的方法是把鑽石按偏黃的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,把樣品與已知色級的比色石對比確定,以D級最高,Z最低。
無色: D, E, F
接近無色: G, H, I, J
微黃: K, L, M
輕淺黃: N, O, P, Q, R
淺黃: S, T, U, V, W, X, Y, Z